事出有因 🏠
最近搬家,顺便买了一台x86软路由,预装了iStoreOS(一个OpenWrt国内的改版)。在GitHub上找到了OpenClash仓库,下载并安装后,设置好了订阅地址和节点,本以为家里的所有设备都可以全自动翻墙🌐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实际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。例如,抖音评论区某些图片加载不出来📵,估计是图片CDN地址被Clash错误识别为国外地址,导致使用了代理访问。还有绝区零云游戏一直加载中🎮,无法登录。
最近搬家,顺便买了一台x86软路由,预装了iStoreOS(一个OpenWrt国内的改版)。在GitHub上找到了OpenClash仓库,下载并安装后,设置好了订阅地址和节点,本以为家里的所有设备都可以全自动翻墙🌐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。
实际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。例如,抖音评论区某些图片加载不出来📵,估计是图片CDN地址被Clash错误识别为国外地址,导致使用了代理访问。还有绝区零云游戏一直加载中🎮,无法登录。
在访问不熟悉的服务器时,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时,常常会习惯性地输入 ll
命令。然而,在陌生的服务器上,系统常常反馈找不到该命令。每次都需要手动设置 alias ll="ls -l"
,实在麻烦。
可以将该命令写入环境变量,Linux 中通常对应的是 ~/.bashrc
(具体文件根据用户所用的 shell 而异),而 Windows PowerShell 使用的是 $PROFILE
。
使用 vim
或其他喜欢的编辑器打开 ~/.bashrc
:
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中,硬链接、软链接、复制和移动是非常常见的操作。理解这些操作的区别,不仅能帮助提高文件管理的效率,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丢失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及其在 Debian 系统下的具体操作方法。
硬链接是一种直接指向文件数据的引用方式。可以理解为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份文件内容。
相同的 inode:硬链接与原始文件共享相同的 inode(索引节点),这意味着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份数据的不同名称。
不可跨文件系统:硬链接只能在同一文件系统中创建,无法跨越不同的存储设备或分区。
删除文件时:只有当所有指向同一数据的硬链接都被删除后,文件的数据才会被释放,这样可以避免误删数据的风险。
在国内,Docker Hub 镜像源的情况不容乐观,无论是清华大学镜像源,还是阿里镜像加速,统统都已经失效。国内现在已经不允许开设 Docker 镜像加速服务,唯一的办法仍然是走代理。🌐
Docker 拉取镜像是由 Docker daemon 进行的,因此简单的环境变量设置如:
export http_proxy="http://proxy_address:port"